随着农村经济的崛起,农村人口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发严格。在此背景下,发展农村水环境整治技术,符合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目前,水环境整治技术门类众多,岭南股份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为大家介绍其中较为常见的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其原理是人工模拟自然湿地,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一、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操作要点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在一定长宽比及地面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按一定坡度、充填一定级别的填料(如砾石等)混合结构的填料床组成,并在床体的表面种植具有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生长期长、美观且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如芦苇、茭白、菖蒲等)。
人工湿地种植的植物与水中、填料中生存的动物、微生物.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环境。污水流经床体表面和填料缝隙时,通过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处理。
二、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不适于直接处理高浓度生活污水,较多情况是将其作为组合工艺中的后续生态处理单元,进一步脱氮除磷。
人工湿地具有以下优点:1.投资和运行费用低,仅为传统活性污泥法的10%——30%;2.管理维护较为简便;3.具有景观功能。
人工湿地的应用也受到了自身缺陷的限制,有以下缺点:1.水力负荷较低,占地面积远大于传统处理技术;2.处理效果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3.脱氮效率不高;4.田间条件下,部分营养物质会随着植物的死亡而很快返回湿地中,其中以磷的释放最为常见;5.土壤中有机质会积累而出现“营养饱和”现象。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操作简单、落地性强,因此广受欢迎。与此类似的还有蚯蚓生态滤池处理技术,利用蚯蚓建立人工生物滤池,解决充氧、反硝化碳源和土壤板结等传统生物滤池不能很好解决的技术难题。
10月22日,岭南股份收到《中标通知书》,联合中标总投资约10.6亿元的四川“南充市嘉陵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这是岭南股份半个月内的第二份10亿级大单。10月9日, 岭南股份也联合中标总投资约11.9亿元的江苏“盐城市亭湖区水环境综合整治PPP项目”。
详细内容 >>岭南水务集团通州区北运河甘棠橡胶坝改建工程获得2017-2018年度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
详细内容 >>近日,岭南股份持股90%的子公司新港永豪更名为“岭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这是岭南股份立足于城乡服务,践行“生态+文旅”双轮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企业形象的关键举措。
详细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