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各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乡镇的环保建设工作也迅速的开展起来,大部分乡镇都有建设污染治理处理设施。随着乡镇集中化程度越来越高,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更加显著,伴随而生的用水问题也呈现严重化的趋势。
用水问题,主要体现在水资源短缺和污染方面。乡镇农村的水污染治理现象,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是同步上升的。关于污水治理的工作开展,主要受是两大因素制约。
其一、污水处理厂的接管情况不佳,由于接管率不高,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偏低,经常处于不饱和状态,大部分的设施都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
其二是建设和运维能力偏弱。乡镇环保专业人才缺乏,负责污水处理的工作人员多数没有环保领域学习、工作的经历,对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业务知识和技术要求往往掌握较少,导致在建设质量、运行维护等方面问题频现。
结合岭南水务集团多年的污水处理与运营经验,分享几点建议,可供乡镇农村的污水治理工作,更加有效的开展起来。
因地制宜,采取更加合理的处理方式。
据各村地形多样,自然村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的情况,要结合各村的特点,合理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可采用分散型、集中型或是分散与集中有机结合,人口较密集区域可采用集中建人工湿地,集中处理,而自然村分散、规模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可采用分散处理模式。
进一步推进污水收集基础设施建设
要以“生活污水全接纳、全处理”为目标,从雨污分流改造、污水管道覆盖和排水户接纳管理等方面开展接纳现状普查,切实摸清底数。尤其是雨污串管问题,已是各个乡镇水环境污染的顽疾,须痛下决心,彻底摸排。
加强污水工艺的优化,严格执行达标排放标准
个别污水处理厂化验项目较少,化验频率较低,质控措施不够完善,检测结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指导生产工艺调控优化。尤其在排水高峰期,不能结合水量和来水特性适时调整工艺,从而出现“稳定不达标”或“达标不稳定”的现象。
加大对乡镇企业的监管,提高村民的爱水意识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放松对乡镇工厂的监管,定期排查不合规的企业,进行整改。积极宣传节水爱水护水的常识,开办相关科普讲座,号召广大村民参与水环境的治理工作中去。
由岭南股份旗下的岭南水务集团承接的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整县(镇、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第一批7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完工验收顺利通过,正式转入运营调试阶段。整体项目进度位居河源市污水处理建设第一。
其中,元吉村污水处理站作为该项目的示范点最先建成投运。该项目示范点采用一体化设备,在确保出水质量高、运营成本低的同时,充分发挥公司在生态景观方面的专业优势,对污水处理站及周围环境进行整体环境提升设计,打造乡村花园,获得河源市领导及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并且相关技术模式被要求在全市新农村污水处理项目上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