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繁荣。随着城镇化运动的推进和城市房地产建设的爆炸式增长,我国步入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时期。
农村绝大多数劳动力参与到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然而乡村 生态景观在国家公共资源的配置中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近些年,国家开始高度重视农村环境问题,给城镇乡村的建设带来了灿烂的前景。
而且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不断提高,乡村生活品质也在增强,乡村旅游也成为了很多人的出行选择,农村田园改造也成了一种趋势。
城镇化建设中“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树成行”的标准化建设,把一个个风景如画的乡村小镇变成流水线上千篇一律的产品,曾经让我们骄傲的乡土文化,也随着环境的无机化、单一化而走向消亡,以致稍有特色的村落小镇都使游人蜂拥而至。
乡村生态景观不是盲目的建设,而是因地制宜合理规划。
广东韶关·南雄新农村示范村,广东韶关南雄市省定贫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覆盖16个镇1个街道,65个行政村,605个自然村,涉及面积2300平方公里。施工点多、面广、线长,交通不便,工程体量大,管理难度高,协调沟通成本大。
为了避免千篇一律,岭南股份结合场地、文化、产业等,分成乡村田园、现代新农村、泛徽风格、广府风格、赣南风格五种不同风格的村容风貌。同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乡愁,不搞大拆大建,保护和传承乡村历史文化,切实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在施工建设上,充分发挥EPC模式优势,试点总结、示范先行然后大规模复制,创造了质量、进度、成本全方位可控的高效统筹管理模式。
乡村旧貌换新颜,田园风光品质升级,当地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大提升。该项目入围由人民网主办评选的“全国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案例”,相关经验得到广东省官方推广,是广东省建设美丽乡村的典型之一。
由此可见要做好乡村生态景观,要从这几点考虑:
1、保护环境敏感区
环境敏感区是乡村建设中最需要注意的地方,环境敏感区在乡村中表现的非常突出,在乡村规划中这些地方是非常关键的,乡村中的这些敏感区很容易遭到破坏,并且破坏后恢复困难。
2、完善景观结构
景观结构的完整性是景观功能有效发挥的保证,人为因素会对景观结构有较大的影响,导致景观结构不稳定。所以,要不断加强景观结构的薄弱环节。结合农村的发展状况和环境,建立足够的斑块和廊道,合理规划乡村中的河流、林地、山地、绿地等,设置合理的景观结构。
3、注重文化性与地域性的体现
在对新农村实行景观规划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当地的村庄布局和农村建设,充分展示当地的建筑风格。保留村庄原有的景观形态,开发和使用土地时,不能忽视土地和自然肌理之间的关系,合理科学的改造,与自然演变规律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4、生态工程方法
在对景观的改造过程中,传统的方法都是对景观进行强力的人工改造,在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目标,如果将景观长期维持下去,就要长时间消耗人力和能源。生态的改造方法是通过维持环境的某种程度的生态多样性发挥环境的能动性,生态的方法能够形成丰富的层次结构,抵御外来破坏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强大,大大减少人力消耗。
自成立以来, 岭南股份一直深耕生态景观业务,旗下以岭南园林建设集团、岭南设计集团为主力军,协同其他专业子集团和板块资源,在生态环境领域拥有集景观规划设计、生态环境与园林建设、苗木培植与养护、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集成运营能力,持续为美丽中国建设和城乡运营服务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