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生态景观工程的建设也越发重要。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及其冶炼排放、长期对土壤进行污水灌溉和污泥施用、人为活动引起的大气沉降、化肥和农药的施用等原因,造成了土壤污染严重。
目前,全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据不完全调查,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严重的土壤污染造成巨大危害。据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目前我国的土壤污染尤其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无论是污染程度还是污染范围均是如此。据估计,我国目前已有六分之一的农地受到重金属污染,而我国作为人口密度非常高的国家,土壤中的污染对人的健康影响非常大,土壤污染问题也已逐步受到重视,因此非常有必要进行土壤修复。
由于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加之区域发展不均衡性,土壤类型多样性,污染场地特征变异性,污染类型复杂性,技术需求多样性等因素,主要以植物修复为主,已建立许多示范基地、示范区和试验区,并取得许多植物修复技术成果,以及修复植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成果。
生态景观工程建设土壤修复任重道远,项目实验意义重大。
湖南湘潭 · 湘潭县农田重金属修复示范试验
岭南股份子公司本农科技在该项目中采用活性矿物质材料与重金属稳定化菌剂复合配制的专用土壤调理剂。
通过调节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吸附、沉淀、离子交换、络合、氧化-还原等一系列反应,将土壤中的有毒重金属固定起来,或者将重金属转化成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形态,降低其生物有效性,从而阻止重金属从土壤通过植物根部向农作物地上部的迁移累积。
在钝化重金属的同时致力于改善土壤中根际微环境、改良土壤质地与结构、提高受损土壤供肥能力,提供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进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增强作物抗逆性,做到治理与优化并存。
经过治理修复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精米的镉含量降低50.0%,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降低29.1%,土壤总镉含量降低8.8%,在水稻正常生长情况下土壤pH可提高9.4%。修复后所种植水稻籽粒达到粮食安全标准。
北京本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本农科技”)成立于2016年,岭南股份旗下子公司,是岭南股份在土壤修复领域谋篇布局的专业运营平台。
本农科技立足科技创新,深耕土壤修复领域,积极开拓土壤修复与文化旅游、园区运营、智慧农业等产业跨界融合发展路径,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土壤修复综合解决方案。
业务范围涵盖土壤修复全周期服务,工业废水处理,矿山、棕地修复综合开发利用,固废处置场所投资运营四大主营业务,并形成以土壤修复为核心,固废处理和废水治理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
本农科技建有院士工作站和生态环境技术研究院,已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30余项,拥有软件著作权10余项,承担了河池重点污染企业详查等国家级场地调查工作。
成立至今,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A级信用企业,并获得环保工程总承包贰级资质和环保工程设计乙级资质,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土壤环境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单位、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员单位。
目前,本农科技在内蒙古、湖南、浙江、江苏等地均已成立子公司和事业部,在施和已完工项目近40个。经过短短三年的奋蹄疾驰,公司已成为产业链条完整、科技创新领先、发展势头强劲的土壤修复领域新势力。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未来,本农科技将继续秉承精益求精、臻于品质的匠心精神,坚持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提升核心竞争力,致力于成长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土壤修复领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