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因此,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滩涂等,还包括部分河流、湖泊、鱼塘、水库和稻田。
湿地环境是与人们联系最紧密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加强对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那么该如何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岭南股份认为可以从这3个点出发去思考。
1、植物的配置设计
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也是景观视觉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植物的配置设计是湿地系统景观设计的重要一环。对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在植物的配置方面,一是应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二是尽量采用本地植物。
多种类植物的搭配,不仅在视觉效果上相互衬托,形成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效果,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也能够互相补充,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完全或半完全(配以必要的人工管理)的自我循环。
2、保持湿地的(系统)完整性
湿地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一样,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特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组成生态系统。在对湿地景观的整体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以整体的和谐为宗旨,包括设计的形式、内部结构之间的和谐,以及它们与环境功能之间的和谐,才能实现生态设计的。
利用原有的景观因素进行设计,是保持湿地系统完整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利用原有的景观因素,就是要利用原有的水体、植物、地形地势等构成景观的因素。这些因素是构成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但在不少设计中,并没有利用这些原有的要素,而是另起一格,按所谓的构思肆意改变,从而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完整及平衡,使原有的系统丧失整体性及自我调节的能力,沦为仅仅是“美学”意义上的存在。
3、水体岸线及岸边环境的设计
岸边环境是湿地系统与其他环境的过渡,岸边环境的设计,是湿地景观设计需要精心考虑的一个方面。在有些水体景观设计中,岸线采用混凝土砌筑的方法,以避免池水漫溢。但是,这种设计破坏了天然湿地对自然环境所起的过滤、渗透等的作用,还破坏了自然景观。对湿地的岸边环境进行生态的设计,可采用的科学做法是水体岸线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还可建立一个水与岸自然过渡的区域,种植湿地植物。
从成立伊始,岭南股份一直深耕生态景观业务,项目遍布全国各省市,荣获多个专业奖项荣誉。岭南股份以旗下岭南园林建设集团、岭南设计集团为主力军,协同其他专业子集团和板块资源,在生态环境领域拥有集景观规划设计、生态环境与园林建设、苗木培植与养护、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集成运营能力,持续为美丽中国建设和城乡运营服务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