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是使某一区域的地表区别于其他区域的构成特征,是多素的组合,包括了多种土地利用方式,并由这些土地利用类型组合而在。景观是人眼所见部分的总和,是形成场所的时间与文化的叠加与融合———是自然与文化不断雕琢的作品。岭南股份将从生态学的视角,论述在生态景观规划中要明确的一些问题并进行相关的探索和思考。
一、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将生态学运用到景观规划强调的是,从环境中获得信息与知识,并将之运用于规划与变革,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创造更为可居的环境。景观,作为人与自然过程的综合体,也成为现代规划较为多的一个尺度。但在新的时期,大量的经济、社会与技术力量推动着一系列变革,同样,这些变革也影响着全球的景观,如:人口的迁移与消费,城市化,连通性与网络化,科技、经济与政治,文化与艺术,教育与人类服务,全球性与区域性的环境过程等方面。用生态学观点去反思我们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会得到很大的收获,而将其应用于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可以提供的新的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可持续发展观念主要有两种理解方式:传统的可持续发展观认为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并不损及满足后代需要的能力。而新的可持续发展认为,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保护未来的环境,因此,将生态学的生态规划方法与景观规划结合起来将能够综合社会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适宜与相符是健康的标志,而适宜的过程也即是健康的馈赠。对于任何生物,人工、自然与社会系统,最适宜的环境即是能够提供维持其健康与幸福的必要(能量)的环境。这一观念并不受尺度的限制,它既适用于在花园中确定植物栽种的位置,也可以指导一个国家的发展。因此,可以认为生态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生态学与“反规划”思潮
在面临日趋严重的人地关系危机,基于对现代规划的反思,将生态学思想融入到规划设计过程当中的“反规划”(Anti-planningMethodology)的思潮也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春雨般润物无声,无疑将成为后现代规划界的新思维。以逆向思维以应对变革时代的城市扩张的“反规划”理论则认为,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首先从规划和设计非建设用地入手,而非传统的建设用地规划。
在我国湿地资源面积逐渐萎缩,质量持续下降,自然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退化日趋明显的背景下,科学地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不仅直接影响我国的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且危及到区域生态安全。因而,对于诸如湿地等具有重要生态服务价值的自然基底的保护和利用规划,则应当更加注重其生态服务功能的保护和实现,即将其视为区域的生态基础设施,及其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保证更为充分地发挥生态服务功能。
岭南股份一直深耕生态景观业务,项目遍布全国各省市,荣获多个专业奖项荣誉。岭南股份以旗下岭南园林建设集团、岭南设计集团为主力军,协同其他专业子集团和板块资源,在生态环境领域拥有集景观规划设计、生态环境与园林建设、苗木培植与养护、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集成运营能力,持续为美丽中国建设和城乡运营服务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