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介于城市景观和纯自然景观之间,是有自己生产生活方式的田园风光,因其具有自然与人文并蓄的特色,也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村落、农田、道路、河流等等都是乡村景观,那么乡村生态景观是怎么发展的?规划中又需要注意什么原则?岭南股份为你展开解答。
19世纪60年代开始,“地球资源极限”的提出,警示了人类生存环境存在的危机。这一切,都逐渐把人们从对美与形式的陶醉中引向对自然和文化的关注。景观生态学是以地理学和生态学为基础,以整个景观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结构(空间格局)、功能(生态过程)和演化(空间动态)对生物活动、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乡村生态景观的相关理论体系逐渐形成,推动了世界的农业与乡村景观的规划。
乡村生态景观是指在传统乡村社会基础上形成的可持续的景观文化,它的使用对象是以地缘、血缘为根基的文化共同体。地域文化作为一种民族现象,是传统文化的分支和延续。
国内外乡村生态景观的发展
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对乡村生态景观有长期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相互差异的地域文化和生态景观。中国由于地域广大和各种因素的差异形成了乡村景观的多样化,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逐渐开始重视乡村生态环境的变化,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避免进一步的破坏。
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理想环境与地域文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应该更多地把握这种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传承脉络,并将之运用到设计中,特别是在地域文化与新农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的结合,使新农村景观不仅具有亲切感,成为养眼的风景,更应该是多种生物生生不息的生态环境,有浓重的地域文化气息,是让人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
乡村生态景观的设计原则
在乡村生态景观规划和建设中应遵循四点特性,即“生物生态链的稳定性、人与环境的友善性、地域文化的延续性、生产生活的可持续性”,符合经济性、宜居性、节约性、生态性的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度。
作为一种具有地域性、物质性、文化性的景观,正是为了解决乡村建设中的人工模块化、非人性化、破坏性改造等问题而被提出来的,它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以适当的规模和地域性的材料、植被构造,营造一份迥异于城市的静谧感、厚重感、安逸感,龙坞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规划中需合理利用土地物质、空间及植物用以人工建设,结合当地的环境特色和人文景观,创造出一个亲近自然、环境友善、科学文明、便于生活的居住环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景观的多样性和异质性,达到自然与乡村的和谐相容,还可以保护与改善乡村的自然环境,保持区域的生态平衡,增加乡村环境的景观性。
岭南股份一直深耕生态景观业务,项目遍布全国各省市,荣获多个专业奖项荣誉。岭南股份以旗下岭南园林建设集团、岭南设计集团为主力军,协同其他专业子集团和板块资源,在生态环境领域拥有集景观规划设计、生态环境与园林建设、苗木培植与养护、生态环境修复、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集成运营能力,持续为美丽中国建设和城乡运营服务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