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园林设计师需要重新定位设计理念,促进地域因素的整合和渗透,并突出设计语言的地域特征。为了营造个性化的园林文化和艺术氛围,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促进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岭南设计从地域景观与自然环境,地域景观与文化传统等方面探讨了景观设计语言的地域表达方式,希望这些观点能够为现代景观设计的优化提供思路。
1.地域景观和自然环境
地域景观和自然环境对景观设计语言的表达有重要影响,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地形,气候条件和乡土植物。
(1)气候条件是决定景观设计风格的最基本的因素。它们会影响地域水文条件,地形地质,生物条件,甚至影响人们的习俗和生活方式。它衡量设计方案是否科学以及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在优化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应用景观设计的开放语言。通过完善景观的空间布局,将自然因素的负面影响转化为正面影响,使其成为景观的主角,并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的体验。
(2)在地形方面,园林景观的设计师应充分尊重该地区的原有场地,将景观创造性地整合到环境中,并专注于从自然地形中提取形式语言。
(3)在种植乡土植物时,必须根据地区气候特点,遵循“因地制宜”和“适树种宜”的原则,善于发现和发掘乡土植物的“美”。合理地匹配植物群落,将其与地域生境条件和本地特色的景观设计有机结合,形成独特,艺术和美学的植物景观,既可以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又可以突出地域特征,并改善植物的设计和建造。
2.地域景观文化传统
(1)景观设计语言的地域表达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密不可分,其内容不仅包括设计形式和空间布局,还包括文化精神的传承。传统文化为风格和形式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2)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征和趋势的同时,注重传统民俗和生活方式的提取,增强地域文化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体现该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和行为观念。
(3)要注意反映当地产业的历史,以尊重,科学,理性的态度,挖掘其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和记忆,并充分利用原有场地的特点和优势。在遵循地域文化演进机制的基础上,将产业历史建筑与新的功能定位进行有机整合,实现社会资源的循环利用,使传统的地域产业历史机制得以延续和发展。
岭南设计总结在优化风景园林设计语言的地域性表达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尊重原有的气候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调整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优先选择成活率高、管理方便、经济成本较大的乡土植物,促进地域文化的融入与传承,以提供风景园林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