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化作为城市道路景观、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塑造城市形象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城市道路景观,要契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环境保护为发力点,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人口的旅居环境。在这一大背景下,建设城市道路景观,需要率先体现出其“生态先行”的特点。
一、原生植物先行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自然式”的设计方法逐渐被提上日程。自然式的城市道路景观,更多讲求以当地原生环境为基础,因势利导、科学配置。
以岭南股份设计并承建的四川自贡·釜溪河绿道为例,设计中岭南股份采用少环境干扰的绿化模式,充分利用原有的森林景观,点缀以人文雕塑和现代文明设施,构成了自然风光与文艺艺术浑然一体的特色文化风景园区。
建设自然式的城市道路景观时,同时应该充分考虑节约理念(岭南股份设计承建四川自贡·釜溪河绿道每平方米工程造价不到一般公共绿地建设造价的一半),充分利用原生植物,减少培植绿植的成本。其中间或穿插山体、山石、小品等,充分展示城市道路景观的自然美、搭配美、艺术美。
二、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
城市道路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指道路景观设计及建设中应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节约资源成本,努力实现低资源投入、高环境收益的理想效果。
目前城市中的道路景观在建设完成后,通常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人力资源成本和水电资源成本等。而节约型的城市道路景观建成落地后,除需要日常的维护管理外,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三、多样化的道路造景手法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需要依据具体需求,进行相应的道路景观建设工作。一般而言,道路景观分为观赏型、保健型、耐污型三种。
1.观赏型:观赏型是城市道路景观植物配置类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多选择观赏价值高的植物。通过对植物的合理配置,达到四季皆有景的效果。
2.保健型:保健型是利用植物的配置,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态结构,利用植物达到净化空气、吸污滞尘的目的。
3.耐污型:耐污型是借助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来发挥吸收、净化污染物的作用。通常会组成抗性较强的植物群落,来改善重污染地区的局部生态环境,提高局部的生态收益。
建设城市道路景观,需要遵循生态学原理,确保生态理念的正确运用,以此来提升道路景观的生态水平、审美水平,促进包括道路景观在内的整个城市公路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