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利用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主要方面,通过景观化打造可以提升基础设施的整体质量与水平。利用雨水设施建设城市道路景观,一方面可以提升道路景观美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与道路景观相得益彰,展示城市的地域文化特点。
不同雨水利用设施的植物景观的设计要点
一、滞留渗透式设施的植物设计
滞留渗透设施的植物设计分为生态树池式和下沉式绿地与雨水花园式,具体设计形式如下:
1.生态树池式
建设生态树池式的植物景观,需要选择有一定抗旱能力并能够承受周期性的雨水淹没的植株。选择时,应优先考虑须根系、慢生植物,避免对树池式雨水设施造成影响。
2.下沉式绿地与雨水花园式
下沉式绿地与雨水花园内的植物可分为乔灌木植物和地被植物两部分。乔灌木多结合行道树进行设计,需考虑植物的耐涝、耐旱及抗污染能力。因为下沉式绿地与雨水花园多布置在分车带及路侧绿地,与人们的活动密切相关,所以植物需要具备美观、生态功能,植物群落需稳定、自然。
地被植物是下沉式绿地和雨水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景观的视觉效果和雨水设施功能的发挥,在植物的选取上,还需要考虑污染物质对植物的影响。
二、植草沟植物设计
植草沟是道路绿地中的转输设施,在植物种植方面,植物应具有一定的耐旱、耐涝能力;并且抗污染能力强,具备应对降雨径流污染较高的情况。由于植草沟内的植物受雨水冲刷较强,所以需要选择生长缓慢,根系较发达,抗雨水冲刷能力强的植株。
雨水利用设施中的植物景观,还需与道路景观相结合。在道路景观中,滞留渗透设施和转输设施深度稍浅,可以结合开挖土方就近塑造微地形。地形与植物结合能够围合空间,引导路线,营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和空间感受。结合道路、广场等进行整体架构,塑造场地空间形态,划分不同的景观功能区。
利用雨水设施建设城市道路景观,是将雨水设施与道路景观建设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1+1>2”的效果。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倚靠岭南股份这种具有代表性,且在城市园林、乡村景观、生态景观、土壤修复等领域都颇有建树的集团企业。借助其丰富的项目背景经验、专业的设计人才,打造艺术性、科学性、人文性兼具的城市道路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