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十分重要,按场所类型分为堤坝植物景观、园林建筑周边植物景观、湿地公园陆生植物景观、园路植物景观、水体植物景观……等,岭南设计谈谈湿地公园水体植物景观设计应注意的几点。
水体中的植物,可以扩大园林水景空间,丰富多彩,增添情趣! 水面空间主要选择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漂浮、浮水沉水植物,根据不同水质、水深和水域面积合理组合。 同时要注意不同类型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能力,研究表明,一般沉水植物最强,漂浮植物和浮水植物次强,挺水植物最弱。 水面植物栽培与水岸距离应有近有远,不应等距离,在栽培量方面也应疏密,不应均匀种植,不应产生呆板的感觉! 有些观赏价值很高的水生植物需要放置在游客视线集中的地方,充分表现其形体。
同一水面配置多种水生植物时,应注意种类的选择和搭配,避免相互竞争与抑制生长。另外考虑水体自然特征,对水体中的植物配置做出以下分析:
1、依据水体面积大小而言,在水面开阔处,主要考虑远观效果,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植物配置可整体大而连续,以量取胜,给人以壮观之感。多种水生植物混合种植时,种类可适当丰富,配置应主次分明,以形成一定特色,其中每种植物的体形、体量、色彩等要有相似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若水域面积不大,则应考虑近视,应注重植物的个体美,对植物的姿态、色彩、高度有较高的要求,种类应少,体量也不可过大,高度可矮些,配置手法要自然,水面镜面效果也应考虑在内。
2、依据水体流动状态而言,静水环境下可选择沉水、漂浮、浮水与挺水植物,流水状态下应主要使用挺水植物。
3、依据水体深浅而言,在水体较浅的地方,可着重栽植挺水、浮水、漂浮类植物,以增加观赏效果。在离岸较远或是水体较深的地方可选用一些沉水、漂浮植物,以实现净化水质的作用,但应注意数量控制,定期打捞或加以隔离,以免其生长过为迅猛,污染水体。
也就是说,植物是湿地公园中最具生命力、最能体现地域特色的元素,湿地公园植物配置应根据不同情况,达到适当、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生态旅游的目的。
岭南设计集团经过多年耕耘,已成为一支由规划、景观、生态、文旅、建筑、市政、经济等多专业人才组成的综合型策划规划设计团队,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客户提供以下8大类解决方案——河流水系综合整治、城市新区景观先行、城市景观整体提升、城市更新景观再造、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文旅整体解决方案、产业园区3.0时代、人居环境价值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