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文旅产业可以说是疫情影响下的重灾区,各旅游景点都纷纷关门,全国旅游业停摆,多项文化活动接连取消。要说这次疫情对文旅投资产业的损失有多严重,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就用数字将疫情期间文旅行业的损失直观地展现在我们面前,“2019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6.5万亿元,平均一天178亿元,停滞一天,就是这样的损失。”
文旅行业虽遭受“重创”,但好在各地先后出台了应对措施助力文旅企业复工。1月24日以来,中央各有关部门先后发布了不下20个政策文件,助力文旅企业发展。在资金扶持、金融扶持、税费优惠、社会保障、公用事业、物业租金、稳岗就业等方面的措施,文旅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均有覆盖。
但由于文旅行业具有全民消费属性,同时又与在地环境、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极具地域性,所以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针对文旅企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比如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推出《关于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支持旅行社应对经营困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暂退范围为全国所有已依法交纳保证金、领取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暂退标准为现有交纳数额的80%……各地于2020年3月15日前将保证金退还情况报送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
类似措施曾在非典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大批文旅企业“复工”在即,各地方也积极践行中央政策的同时,也出台极具针对性的措施助力文旅企业“复工”。
日前的“《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2》线上发布会”上,戴斌给出了一组让文旅行业不那么焦虑的数字。他表示:“2020年春节假期,从除夕至年初六,旅游市场尽管同比减了四成有余,但是还有近2.5亿人次游客、2800亿元收入的市场存量。”
与此同时,中国旅游研究院面向城乡居民的专项调研表明,71.5%的受访者表示疫情结束后稳定一段时间会外出旅游,20.7%表示疫情过去后就尽快外出旅游。在戴斌看来,支撑旅游经济运行的市场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过去,国内旅游消费存在筑底反弹的很大可能性。
岭南股份认为,旅游是全民性的产业,全域性的产业,线下市场在政策助推下“方兴未艾”,线上“互联网+旅游”风口已显,无论是线下吸金还是线上引流,都是文旅企业不可忽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