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相依存、互相发展。发展文旅融合,企业需要注意“生态先行”,以“生态+文化+旅游”的形式,推动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旅的三种表达形式。
生态先行的文旅融合,拥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具体来说,分为文物核心模式、资源深挖模式、山水文化模式等。
1.文物核心模式
文物核心模式,即依托于大型遗址或重大文化遗产,如秦兵马俑和越王勾践剑,在出土后围绕着珍稀文物,建立了相关的遗址公园和文物保护博物馆。
发展文物核心模式的文旅项目,一方面需要与政府接洽资源,一方面需要注意文化保护。在此基础上,利用文物的吸引力,建立相应的博物馆、文化中心、公园等。同时可以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运用3D立体技术将无法近距离观赏接触的文物还原,让游客能够在虚拟空间体验到与历史零距离的感觉。
2.资源深挖模式
资源深挖模式,即在特定的地区依托特定的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挖掘、展示。具有代表性的有《东京梦华》,由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演绎而来,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广受欢迎。
发展资源深挖模式的文旅项目,需要对历史人文、消费心理、市场需求深度洞察。从大众喜爱的角度出发,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
3.山水文化模式
山水文化模式,即依托于地区的山水特色,建立山水景区。在老君山、云梦山、天坛山等名山,山水景色之外,浓郁的山川文化,令这些山川拥有了文化吸引力。发掘这些山水文化资源,需要拥有深度的文化意识,依托山水文化做响品牌、做大市场,形成相关的多业态产业集群。
以岭南股份投资的山水文化项目为例,在打造山水文化项目时,岭南股份依托于自身雄厚的资源优势,通过水体治理、景观提升、配套商业开发、旅游规划运营等系统化产品和服务,打造以非遗文创和山水休闲为核心的原乡体验式旅游街区,助力古镇旅游品牌全面升级。
岭南股份,依托于国家战略,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动大中型文旅综合体项目落地。打造集综合策划、投资开发、IP植入、文旅运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目前已在文化旅游领域也积累了大量的项目经验、技术储备及知识产权,并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综合竞争力位于全国前列。